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针对改革实际推行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监管质询书与监管提示函的形式,加大推行销售信息明示制度,建立实名制缴费制度,启用交通违法记录系数,推广电子保单,完善代位求偿制度等相关配套措施,保障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是单独的费率改革未能起到行业生态扭转作用。在保险公司车险条款无明显区分度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仍然聚焦于渠道竞争维度,且受地方监管部门的权限限制,车险费率市场化竞争后对机构的准入、退出等方面的监管规制未能跟进完善,相关公司之间的公同治理和内部管控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改革到最后监管部门仍需对费用管理、计提、列支、支付等方面进行管控。
三是顶层设计要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考。顶层设计对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市场集中度上升、中小公司亏损面扩大的后果预计不足,缺少有效的应对引导措施,导致中小公司对改革普遍持反对意见,不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车险费率改革不能同步推行产品改革,一方面忽略了细分市场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中小保险公司探寻自身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车险定价方式仍然较为粗糙,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运用欠缺,理赔、增值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引领客户需求能力不足。
四、当前浙江车险发展现状分析
(一)保费维持低速增长,新车业务持续负增长
2019年上半年,浙江全省(不含宁波,下同)实现车险保费收入251.83亿元,全国排名第3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位,保费同比增长3.85%,占全险种保费比重65.73%,较上年同期下降2.83个百分点,与2015年底79.6%的历史高点相比下降13.87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9个百分点,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中国银保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省新车商业车险签单件数57.19万件,同比增长-6.06%,新车商业车险签单保费36.01亿元,同比增长-13.58%,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新车销售市场持续低迷。
(二)市场集中度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
受2019年1季度对部分财险分支机构采取停售产品的监管措施影响,浙江车险市场集中度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2019年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保费规模占比29.74%,同比下降6.25个百分点;全辖共有24家财险公司车险保费规模占比同比上升,其中保费规模占比上升明显的有:平安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太保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国寿同比上升1.47个百分点、大地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阳光同比上升0.48个百分点、中华同比上升0.6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