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公司、保险公司股权转让,融资,中才-您的放心之选!
客服热线400-600-0728
费改前期,银保监局发文,电销、网销等是车险主要销售模式
来源: | 作者:51maipai | 发布时间 :2020-06-24 | 198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年以来,浙江省新车市场销售持续低迷,但是在目前车险市场接近零增长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小保险总公司下达的2019年车险保费增速目标依然维持在10%以上,而大型公司总公司下达的考核要求又是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僧多粥少”的情况非常突出,以前主要是通过争抢新车业务来维持公司业务的增长,但是在没有增量业务的情况下,演变成相互之间争抢存量业务,车险经营从增量车竞争进入存量车竞争的特点非常明显。


(二)车险产品同质化,各公司缺乏差异化竞争手段


经过商业车险费改后,尽管保险公司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所有保险公司在售的车险产品使用的都是行业示范条款,不同公司产品之间缺乏特色业务和个性化差异。在无法通过产品研发提升竞争力的情况下,各公司为实现车险规模增长目标,一方面,违规贴费竞争的冲动屡禁不止,从全国范围来看,仍然存在大公司带头违规,中小公司顶风作案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公司风险偏好降低,大量拓展各类高风险客户,导致赔付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管理能力较为薄弱,“跑冒滴漏”现象明显


当前车险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粗放经营问题依然突出。


一方面,部分中小财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边缘,在人才招聘、制度约束、产品定价、风险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能力短板,缺少差异化竞争优势,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为争夺车险市场规模,各财险公司车险销售费用恶性竞争导致的“跑冒滴漏”问题突出,从近几年监管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来看,主要集中在虚列经营费用、虚挂中介业务、虚假计提准备金等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问题。2019年上半年车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了3.85%,但全省车险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了55.6%。通过各种名目套取的用来违规竞争的费用支出现象屡禁不止。


(四)考核导向不科学,过分追求短期化目标


目前各保险公司的考核指标基本服务于“重规模、重利润、轻风险”的考核导向。


一是重业务指标,轻管理服务指标。业务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远高于管理和服务指标,包括保费收入、承保利润和各项比率指标等方面。在实际执行中,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占据绝对份额,且存在与市场份额挂钩的现象。


二是考核周期未能与业务的风险暴露周期相匹配。大多数保险公司未综合考虑保单的期限分布及风险递延暴露等相关因素,部分分支机构为实现总公司的保费规模考核目标,大力拓展高风保险业务,风险未能得到及时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