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行至尾声,回顾这一年,“防风险、治乱象”依然是保险业的主旋律,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资金运用、车险、农险、短期健康险等领域均被纳入重点监管范畴。而对于保险中介,这个近5年保费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的保险产品综合销售渠道,监管部门的整治节奏更是一刻也不曾松懈。
2019年行至尾声,回顾这一年,“防风险、治乱象”依然是保险业的主旋律,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资金运用、车险、农险、短期健康险等领域均被纳入重点监管范畴。而对于保险中介,这个近5年保费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的保险产品综合销售渠道,监管部门的整治节奏更是一刻也不曾松懈。
今年,银保监会对于保险中介市场所存在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顽疾”加大了处罚力度,持续去污存清“净水质”。但处罚只是手段,并非目的。银保监会也在通过“引活水”来支持保险中介发展,让优质且多元化的资本进入保险中介队伍,最终达到优化保险中介市场的目的。
处罚集中于乱象“重灾区”
从2006年开始,几乎每隔几年,监管部门都会对保险中介进行规范治理,打击以保险中介为名义实际上套取费用的违规行为,引导鼓励保险中介健康发展。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对保险中介的严监管更是到了一个新高度。
据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银保监系统针对专业中介机构共开出罚单196张,约占保险罚单的四成,罚没金额2499.4万元,涉及专业中介机构123家。刚刚过去的11月,保险中介、公估等机构共收罚单24张,占比35.29%;罚款金额162.5万元,占比18.56%。其中,因编制虚假资料、财务数据不真实、虚列费用、虚构保险代理业务等业务方面违规原因被罚的占到35%左右。
梳理今年以来的保险中介罚单不难发现,保险中介市场的几大突出乱象包括:部分保险中介机构股东涉及非法集资、涉嫌类传销活动、机构管控缺失;违规套费现象突出,虚列费用问题屡禁不改;销售误导问题频发,如微信朋友圈等新渠道误导、互联网宣传片面比较、使用与事实不符用语等。
因保险中介屡屡成为罚单榜“常客”,针对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一直持续加码。从今年2月份以来,银保监会陆续出台《关于加强保险公司中介渠道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保险中介机构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等多份文件规范保险中介市场。
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副巡视员施强曾透露对保险中介的监管思路:“既要坚持点面结合,持续攻克风险,也要追本溯源,强化保险中介渠道监管。另外,还要瞄准关键环节加强监管,多措并举补齐制度机制短板。”
近400家保险中介被注销
对于保险中介机构的严监管不仅体现在“重罚”,还体现在“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