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非车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成长,互联网业态日益多元,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场景和需求,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业务量的增长。二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传统产品的互联网化,同时为互联网非车险场景化产品创新、精准营销、优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互联网非车险体现场景化、生态化的属性,渠道以第三方为主。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渠道来源以第三方为主,其中首要为第三方网络平台,其次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公司自营平台的互联网非车险业务量较小。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64.09亿元,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357.17亿元,业务贡献度为63.32%,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137.73亿元,贡献度为24.42%;而保险公司PC官网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33.79亿元,贡献度为5.99%,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为24.01亿元,贡献度仅为4.26%。互联网非车险保险产品的高频、小额和场景化特征,需要跨界、平台、流量和大数据等互联网特征来支撑,这正是与第三方合作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
3.互联网非车险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险服务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更为便捷、亲民的互联网保险渠道,保险业不断创新,从退货运费险、账户安全险等与互联网经济相关险种的创新,到短期健康险、旅行意外险等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需求的险种创新,保险业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保险快速增长的需求、金融普惠普及的渴望、健康中国的期盼,不断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从2016-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各险种保费收入走势图看,互联网意外健康险、信用保证险、退货运费险都呈现持续性的较快增长,较好地满足了旅游产业的安全出行保障需求、人民群众的短期健康需求和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安全保障需求。
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各险种中,一是从保单数量看,退货运费险销量最大,全年累计保单数量约150亿件,超过总体互联网非车险保单数量的50%;二是从保费收入看,意外健康险销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