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开门红了,各大券商发表了2022年保险行业发展策略报告,我们来看看寿险部分。
1)个险渠道转型不断深化,队伍规模仍下滑、质态待提升。主要上市险企差异化明显,其中太保、平安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国寿、新华尚按照既定节奏进行。具体来看,太保全面深化“长航行动”、推进营销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升级,在稳定的绩优人力基础上,产能快速提升;平安坚持以质量为导向,践行“稳定队伍-健康队伍-三高队伍”的转型路径,推广 1 个“三好五星”评价标准、3 层队伍差异化经营、4 大数字化工具。2)银保渠道聚焦价值,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主要上市险企战略分化明显,太保、平安、国寿聚焦价值,新华 2019 年重启银保趸交、“以趸促期”。1)重疾险方面,主要上市险企根据客户需求,以新重疾表基础更新产品,在主力产品中加入中症、特疾、增保额、多次赔付等保险责任,推出定期重疾类产品,并附加健康管理服务。2)储蓄险方面,从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出发,加大短储和长储的开发和投放;同时,加快建设养老社区,服务于高端客户。3)2022 年“开门红”节奏回归常态,人力、基数、监管等影响较大,预计新单增长承压。2022 年“开门红”开启时间普遍晚于 2021 年,但早于 2020 年,销售节奏回归 2019 年以前常态。2021 年以来,险企大力清虚、严控增员质量,21Q3 末规模人力均较年初下滑 30%左右,储备人力有限。而 2021 年“开门红”从 2020 年 10 月初即开启,筹备时间早、21Q1 新单高增,基数压力较大。银保监会近期下发《万能型人身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暂不会对 2022 年“开门红”产生负面影响,但落地后短期内将显著增加短储销售难度。寿险需求端:保障意识强化,惠民养老齐头并进。“惠民保”在当前医疗保障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势下大量涌现,成为又一现象级产品,虽然未来发展有待观望,但其对基本医疗的补充和保障意识的激活效应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为缓解第一二支柱压力,参考美国 401(K)计划扩大税收优惠,建立健全第三支柱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已开始加快推动第三支柱发展,全方位满足居民保障需求。寿险供给端:渠道转型进行时,互联网销售迎规范发展。我国代理人目前正面临量多质低、人员流失、无人可增和渠道受制四重困境,但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如平安寿险的“1+4”改革和太保寿险的“长航合伙人”计划等。银保渠道也凭借中高端客户资源成为改革重点。此外,互联网销售进一步规范,对乱象的治理也有利于行业格局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