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公司、保险公司股权转让,融资,中才-您的放心之选!
客服热线400-600-0728
保险中介公司收购事故分析
来源: | 作者:中才 | 发布时间 :2023-03-03 | 82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事故分析

某资方,因业务发展需要决定收购一块区域代理公司。

其一位相识多年的好友,曾多年任职国内某保险公司高管,考虑到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关系,遂委托其负责对接牌照收购相关工作。

但是,整个收购流程却遭遇到好几处不顺。因为牌照收购过程中,资方面对的会是包括标的品质评估,业务范围确认,政策监管把握,流程时效安排等不下百项的挑战,不是专业的团队,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应对周全。结果该资方,因股东出资和业务规划不能满足监管需要,花费了近一年时间都尚未完成银保监局的股东变更备案,而此期间,员工薪资支出、办公场地费用及遣散费等,花费已超百万。因为无法正常展业,团队也开始流失。其潜在的损失,恐怕不下千万。


某香港上市公司,收购了一家东北的保险经纪,为卖家支付了上千万的补缴税费,至今买卖双方仍在打官司;

某北京P2P公司,因为不懂银保监政策,一年多备案未成功,最终放弃收购;

某江苏保险经纪公司,因为不懂银保监政策,两年股东备案未成功;

某公司收购江苏保险经纪公司,因为财务准备不充分,收购失败,损失了两百万的意向金(当时合同约定买方放弃收购需要支付300万的违约金);

某广东公司选择代持公司,因为财务审核问题,多支付了200万的财务成本;

某公司收购北京保险经纪公司,因为不熟悉政策,九个月才完成银保监报备;

某公司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员工问题,被员工到银保监局实名举报,被罚近50万;

某公司犹豫不决,2016年初从牌照500多万开始收购,一年半后用了近2000万才收了一张经纪牌照,操盘人因此引咎辞职;

某公司委托了两家中介机构操盘,因为两家对怂,彼此抬杠破坏,造成收购方收购失败,最终放弃收购保险中介牌照;

很多有资源的公司花了重金收购了保险中介牌照,因为找不到专业的团队操盘业务,最终造成牌照再度有几家客户选择了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牌照公司,主要是居间费用便宜一些,该公司已经破产清算,现在还在通过律师索支付的意向金;

有些买家选择的居间方只是对接资源,对于后续的生态链服务一无所知,加上原有团队全部遣散,造成后续运营完全脱节,被当地银保监局约谈或处罚;

有些收购方找的居间方不专业,给收购方留下了很多雷(业务剥离、团队剥离、财务处理、税务清算、牌照续展、保险公司签约、分支机构开关等),后续运营的一年中全部是在扫雷,留下了很多隐患。



收购保险中介公司不简单

1. 股东怎么选?

→外资占比、注册时间、主营业务、财务报表、银行流水、收入来源、收入相关合同、股东关联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