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保险热词有疫情保险、惠民保、重疾新规、互联网保险、独立代理人等等,看似按部就班,其实变化蛮大,无论是从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代理人相关主体来说,还是展业形式,消费理念、销售方式均有较大进化,但唯一不变的,那就是强监管始终如一,并且越来越规范。作为舵手,他必须把握方向和航道,不能偏离“保险姓保”的本质。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2020年(按发布时间)的保险罚单情况,数据均是按月手工统计,可能会出现遗漏,结果仅供参考。
一、罚单按月走势图:
从月份情况看,1月罚单金额最高,达到5469.13万元,其次是12月份为3240.06万元,全年累计罚单总金额为23853.85万元。违规成本率约十万分之五,按照2020年行业保费4.6万亿预测(2.3/46000)。
全年罚单走势呈“W”型,保保以后将连续多观察几年数据,看看是否轨迹如此,如果是,那么就要注意监管一般在哪些时间段是监管高峰。另外从罚单落款到发布平均间隔是10天时间,而现场检查一般一周左右,到最后作出处罚还需间隔一段时间,因此只能预估一般走势。
二、罚单地区分布图:
罚单最高的省份还是黑龙江,达到2743万元,其次是江苏2400万元,山东1975万元。理论上保费大省,罚款金额也较高。
三、罚款主体情况
2020年罚单中,财险公司仍然是重点监管对象,罚款金额13900.39万元,占比58.27%,寿险公司罚款金额5837.5万元,占比24.47%,保险中介罚款金额4103.86万元,占比17.2%。
其中会级罚单金额1111万元,占比4.66%,局级罚单金额14277.02万元,占比59.85%,分局级罚单金额8465.83万元,占比35.49%。
个人罚款金额4676.81万元,占比19.61%,公司罚款金额19177.04万元,占比80.39%。
四、十大违规事由
由于各个银保监局对违规事由没有统一的规范描述,下图是系统自动获取的前十大违规事由,部分有重复,但窥一斑见全貌,归纳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
1、利用保险中介公司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
2、编制虚假资料;
3、虚列费用;
4、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